本文目录:

普度寺的历史

普渡寺始建于明代,原名为皇城东苑,又名“小南城”,占地近10000平方米,是太子居住的地方。清初为摄政王多尔衮的府邸,乾隆20年(1755年)重新修葺扩建,后乾隆赐名普渡寺,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修建,距今已有247年。

普度寺,原名康王庙,始建于宋代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位于南昌市郊区梧岗魏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曾有僧众达数百人之多。

据历史记载,康瑞英是宋朝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他南征北战,抵御外寇侵略,为捍卫祖国的江山社稷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除恶惩奸,皇帝十分宠爱,深得民心。

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另还有一处睿亲王府在外交部街,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

普渡寺1984年即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后,普渡寺地区自然形成一个高密度居民区,普渡寺大殿变成了学校的教室和仓库,普渡寺破损严重,四周的配殿更是不复存在。

据乡传,普度寺原名龙凤寺。从一块破旧的碑文上查找到:这是唐代时期的一座古庙。曾经在这里有过成就之人,但究竟修什么宗派?什么法门?据今尚不明确,其它找不到任何确切资料。

钦州康王庙来历

1、根据查询相关***息显示,在钦州地区有一个康王庙,位于钦州市钦南区尖山镇黄坡督村,沙港大道与安州大道交叉口,是建于乾隆年间的建筑,风格古朴,全天开放。

2、“康王”的称谓主要是来源于附近原有的一座康王庙,此庙是纪念宋朝的一位爱国将领——康保裔。传说,康保裔出身将门,是洛阳人士,祖父和父亲都是捐躯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

3、钦州威德寺 在钦南区犀牛脚三娘湾旅游景区内的乌雷岭。沙井附近的康王庙,沿钦沙公路到排榜,问人便知。也可坐五路公交车,司机会告诉你在哪下车的。那里的香火很旺。不要门票,只用给香火钱就可以了。

4、之后从宋朝起,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断的加封默娘,人们还为她建立庙宇,称它为妈祖庙。也就是从那时起,妈祖的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再到后来的“天上圣母”,不断地被追封,并进入国家的祀典。

高埗镇朱墈村的历史

1、东圃小学是高埗镇历史悠久,意义深远的一所学校。

2、高埗矮仔肠始创于清朝末年,由当地朱磡村村民吕佳(后人尊称为“矮仔公”)所创,绵延至今已是四代相传,有100多年历史。

3、截止到2020年1月9日,东莞有4个街道、28个镇:街道:东城街道、莞城街道、万江街道、南城街道。

4、香港有个荷里活讲述了在大磡村开设烧腊店的朱家三父子,由于烧腊店的镇山之宝母猪失踪和主动在大磡村找生意的东东的出现,生活掀起巨浪的故事。

肇庆旅游景点推荐:醉美南粤水乡,玩转千年古城!

如大旺山森林公园、龙母岛、易地乐园、徽州大峡谷、艾村河等著名景点,这些都是肇庆城市的绿肺。在这里游玩,你可以感受到连绵起伏的山峦,流淌着清澈溪流的森林公园,也可以在岛屿上呼吸到新鲜空气,享受到自然的洗礼。

星湖旅游景区 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包括七星岩和鼎湖山两大景区,共有景点100多个,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鼎湖山 岭南有四大名山,即鼎湖山,罗浮山,西樵山及丹霞山,鼎湖山是四大名山之首。

星湖旅游景区 简介 星湖位于肇庆市北郊4公里处,湖面约8000亩,大小和西湖相近。整个湖面被蜿蜒交错的湖堤划分为五个湖: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

东莞石排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石排古村落 石排古村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景点,这里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漫步在古村落的小巷中,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石排镇公园 石排镇公园是一处集休闲、健身、游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拥有面积广阔的绿地、人工湖泊、***山、花坛、健身步道等设施。

第一站建议来到西门大桥,这是一座跨越石排河的大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石排水乡360度的美景。其次,你还可以前往山门湖,这里有清澈见底的湖水和茂密的树林,是一个赏景、***、休闲的好去处。

花果山文化旅游区是一个以孙悟空和美猴王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这里有许多有趣的景点,如齐天大圣、花果山、借花献佛等。

普度寺的简介

1、普度寺,原名康王庙,始建于宋代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位于南昌市郊区梧岗魏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曾有僧众达数百人之多。

2、普渡寺位于周口市交通大道东段,规划面积4万平方米,现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设计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观音殿、接引殿、地藏殿、罗汉殿、藏经阁、东西厢房、方丈室及僧房、寮房、放生池、塔林等。

3、普渡寺位于微山岛南部张良墓东侧。早在宋代,古留城内就建有佛教设施“普渡寺”,是当时鲁南、苏北较大的庙头。南宋时黄河发水,该寺受到破坏,迁至微山山坡下重建。明清时期微山湖形成。

4、北京市普度寺位于南池子大街东侧,普渡寺前巷35号。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已为军队或其他机构使用,只有山门、正殿、方丈院等保存较好,其余部分或拆或改,失去原状。建国后,中间部分为小学使用,周边进入居民,新建了大量平房。